DORA币价格持续低迷的核心症结在于项目自身生态支撑不足与市场信心缺失的双重挤压,其价格走势反映出加密市场对缺乏实质性突破与可持续模式的严厉审视。

市场供需结构的严重失衡是压制价格的首要因素。DORA代币总量偏高而实际流通占比有限,大量代币尚未释放或集中于少数地址,导致市场深度不足。项目生态应用未能有效激发用户参与及真实需求,持币者缺乏长期锁定动机,抛压持续存在而新增买盘匮乏,形成恶性循环。这种供需矛盾本质上是项目经济模型设计缺陷的外显,难以依靠短期市场情绪扭转。

项目团队的信任危机进一步削弱了市场预期。社区多次质疑团队决策透明度,特别是在关键提案通过后的集中抛售行为,被解读为对社区共识的背离。项目方推出的金融工具因风控机制模糊引发庞氏骗局疑虑,加剧了投资者对资产安全的担忧。当团队行为与去中心化理念形成反差,市场信心便如同沙塔般坍塌,恢复信任所需的成本远超技术迭代本身。

技术护城河的缺失则从根本上制约了价值捕获能力。DoraFactory虽立足于DAO基础设施赛道,但在跨链互操作性、治理效率等核心层面未展现出颠覆性创新。其工具包与竞品相比差异化不足,开发者迁移成本低且用户粘性薄弱。波卡生态内同类项目加速迭代,DORA的技术叙事逐渐失去锋芒,未能构建不可替代的生态位,代币价值自然缺乏坚实根基。
行业生态位偏移更是放大了项目的生存压力。当前市场资金高度集中于比特币ETF获批后的机构化赛道及AI+Web3融合领域,基础设施层项目若无法展现清晰的盈利前景或生态协同效应,极易沦为资金流动的牺牲品。DORA所处的中层协议赛道竞争白热化,但项目未能通过链上数据验证生态活跃度,导致其在资本角逐中逐步边缘化。
